建筑界诺贝尔得主坂茂:追求人道主义
日本建筑师坂茂成为了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。获得这个被称为建筑界的“诺贝尔奖” ,坂茂拥有的不仅是建筑的才能 ,更重要的是 ,他对人道主义事业执着的追求 。他创立了建筑师NGO组织 ,为地震、海啸等灾区居民建造灾害避难所 。
从木匠的儿子到人道主义建筑师
坂茂生长于一个传统的木匠家庭 ,从小就和木材和建筑工具生活在一起 ,天时地利的环境造就了他对木匠工作的热忱和才能 。他常收集小块木材搭建小模型 ,在读小学的时候 ,他设计的简单房子被评为全校最优秀的作品 ,放在校内展览 。从那时起 ,他就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 。
现年56岁的坂茂 ,在东京、巴黎、纽约都有自己的工作室 。他的设计作品涵盖私人住宅、企业总部、博物馆、民用建筑等等 ,风格简洁、经济、实用 ,不依赖于高科技 。创新是真正体现他天才的地方 。普利兹克奖评委会对坂茂的评审辞中 ,特别强调了他对硬纸管和集装箱等常见材料的实验性运用 ,对非传统材料 ,如竹子、织物等也发挥了创造性应用 。
坂茂的人道主义事业开始于1994年 。当年 ,卢旺达发生了大屠杀 ,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,坂茂向联合国提出了建造收容所的想法 ,之后受聘为顾问 。随后 ,他创立了名为VAN的非营利组织 ,在发生地震、海啸、飓风或战争的地方为难民提供收容所建造援助 。
“坂茂在救灾工作中表现出对人道主义事业的执着 ,他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。创新不以建筑类型为界 ,爱心不以预算多寡为限:坂茂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。”汤姆士·普利兹克在颁奖辞中如此评价他 。
灾难发生后 ,难民通常会被收容在如体育馆等公共场所 。这类避难中心通常是公共性的 ,也就是所有难民聚集在同一个开放的场所 ,起居饮食都在一起 ,没有私人空间可言 。长期来看 ,会对灾民的精神和身体产生很大负荷 。
坂茂考虑到这点 ,利用简易的纸管和白布 ,建立起各自分隔的临时住所 。每个私人区间用遮蔽性好的白布隔开 ,灾民就有了各自的生活空间 。考虑到一些灾区到了夏天的时候有蚊虫困扰 ,坂茂还在纸管上设置可以吊蚊帐的功能 。
在大规模灾害中 ,通常需要建造大量的临时住所 ,如2011年日本发生的大地震 。在这种灾区中 ,由于灾难缘故大部分地方无法建起传统的平房建筑 ,难民对临时避难所的需求也很迫切 。
在这种情况下 ,坂茂利用了集装箱改造 ,缩短了工期 ,快速建起了大量临时避难所 ,让灾民可以尽早入住 。
不过 ,灾区通常没有广阔的空间 ,大量建起避难所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建筑空间过窄的问题 。坂茂想到了这点 。他合理布置了集装箱避难所之间的间距 ,保证住所通风透气 ,同时保证私人空间 。
坂茂还考虑到灾民的日常生活 ,在他的避难所里 ,有停车场、购物场所等设施 ,甚至还有咖啡屋 。当然 ,避难所还有超强的避震、隔热、隔音、防火的功能 。
坂茂在设计避难所的时候 ,也会因地制宜 ,根据世界各个不同灾区的气候 ,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当地的经济水平来改变设计样式 。他领导的VAN组织 ,已经走遍了日本、土耳其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中国、海地等曾经发生过灾难的地方 。
总之 ,坂茂是一个拥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建筑天才 ,他的避难所设计处处体现人性化 。他在灾区避难所方面的成就 ,或许能给同样发生过重大灾害的中国一点启示 。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菲律宾房产网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 ,版权均归有路所有 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;已授权使用的转载需注明出处 。违反上述声明者 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,不构成投资建议 ,也不代表有路赞同其观点 。
